塑料容器与用具会增加微塑料风险,已渐为人知。但你可曾想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看似平常的行为,也在悄然加重微塑料的摄入,让我们陷入微塑料的“包围网”。一、高温使用塑料制品之险许多人习惯用塑料制品盛装热饮或热食,比如用塑料杯装开水泡面。当塑料接触高温时,其内部结构可能会发生变化,导致原本稳定的聚合物分子链断裂,从而释放出微塑料颗粒。研究表明,在60℃以上的高温环境下,部分塑料容器释放微塑料的速度明显加快。而且,这些释放出的微塑料还可能吸附食品中的有害物质,一同进入人体。例如,用塑料餐具微波加热食物,不仅会使塑料中的微塑料析出,还可能使塑料中的添加剂如双酚A等迁移到食物中,增加健康风险。二、过度使用塑料保鲜膜误区在保存食物时,塑料保鲜膜是常用物品。然而,若使用不当,也会加重微塑料摄入。一些人会将塑料保鲜膜直接接触高脂肪食物并长时间存放,脂肪类物质可能会溶解保鲜膜中的某些成分,促使微塑料释放。比如用保鲜膜包裹油脂丰富的肉类或奶酪,保鲜膜中的化学物质与油脂相互作用,微塑料就可能趁机进入食物。另外,将保鲜膜在微波炉中加热使用,尽管部分保鲜膜标明可微波,但在高温微波环境下,仍有微塑料析出的风险,且可能产生有害的降解产物被人体摄入。三、频繁使用塑料瓶装水隐患塑料瓶装水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但频繁使用却隐藏危害。很多人会重复使用塑料水瓶,尤其是一些运动爱好者,在喝完瓶装水后简单冲洗便再次装水饮用。随着使用次数增加,塑料瓶内壁会出现磨损,产生微小裂缝,这些地方容易藏匿细菌和微塑料。而且,在高温环境或长时间放置后,瓶内的微塑料更易溶出。例如,一瓶放置在汽车后备箱多日的塑料瓶装水,经检测其微塑料含量可能远超刚开封时,这些微塑料随着饮水进入人体,在体内逐渐累积。我们的日常“神”操作正无形地增加着微塑料的摄入。减少这些不必要的行为,正确选择和使用塑料制品,才能在现代生活中尽可能降低微塑料对健康的潜在威胁,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让我们从细微处着手,摆脱微塑料的过度侵扰。作者:刘洪明编辑:唐蔚李硕然审核:姜峰 李雅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