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育高质量医学人才培养□ 于宁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蕴含着独特的思想精华和魅力,是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的宝贵财富和精神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高等医学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重要阵地,要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医学人才培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提升医学人文教育,强化医学人才培养质量,为实现教育强国和健康中国战略提供深厚的文化推力。形塑价值体系,增强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观念、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审美情趣,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广泛的群众基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强大的生命力。加强对医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是高等医学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体现,也是引导医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涵养医学人文精神的重要举措。一是要完善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理论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儒家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优秀传统文化思想道德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基础。高等医学院校要坚持古为今用,萃取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精华,以优秀传统文化厚植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底气,以红色革命文化筑牢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支柱,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有利于引导医学生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二是要推进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理论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思想,是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源泉和思想指引,也是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体现。中国现代普通外科的主要开拓者裘法祖院士说,“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医学生需要有仁爱之心,需要有大医精诚的品质。医学院校应建立适应医学院校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机制,将人文理念融入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加强医学人文教育,推进家国情怀、职业道德、人格修养等的培育,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使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环境浸润,厚植文化育人氛围。校园文化是高校育人的重要支撑和保障,要精心设计具有医学特色、时代特点的校园文化环境,为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提供养分充足的沃土。一是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育医学人文情怀。通过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医者仁心、大医精诚、悬壶济世等医德思想,结合地方特色和医学院校的医学人文底蕴,打造医学人文景观、校园文化标识、文化雕塑,组建传统文化社团等;建设医学人文实践基地,弘扬中国医学精神,传承国学文化,展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变迁;组织参观医学人文展览馆,讲好古代优秀医学家、医德典范人物的事迹和故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关心国家命运,自觉把个人理想和国家梦想、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二是用职业文化塑造医者仁心。通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勤劳敬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优秀思想融入职业精神培育中,把医学人文教育融入学校人才培养、学科发展、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引导学生秉持医者仁心、大医精诚的职业道德,立志学医、争做良医。三是用数字化传播增强职业认同。充分利用官方网站、校报、微博、微信等传播平台,结合医学院校实际,策划推出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专题,以中医药文化涵养医德医风,启迪医学生修医德、行仁术,营造特色鲜明、向上向善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学生传承文化基因,增强文化自信。突出知行合一,强化医学人文践行。“知行合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之一,通过开展社会实践,能够培养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社会参与意识和创新能力,也是高校实践育人的重要途径。高校应该充分利用社会实践基地、社会实践项目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社会实践,使之成为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社会参与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一是坚持“走出去”,组织开展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社会实践、文化研学活动。如徐州具有6000年的文明史、2600年的建城史,是汉文化发源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基地。通过与地方文化旅游部门,博物馆、文化馆等文化基地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到汉文化景区、汉画像石艺术馆、徐州博物馆、苏轼纪念馆等人文底蕴深厚的场所开展文化教育,让大学生沉浸式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中华文化变迁,触摸中华文化脉络。二是坚持“请进来”,通过邀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走进校园,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国学经典大讲堂”“中华经典诵读”等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中华文化魅力,进而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真正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价值入脑入心。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对医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他们深入了解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坚定文化自信,也有利于提升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涵养医学人文精神,铸牢人民情怀,这对于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实现健康中国战略、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作者为徐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