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男子李琳,靠“骗人”一夜走红,背后原因却让人心疼
*本文为「温度纪」原创内容50秒内,疑惑、好奇、愤怒、大笑、沉思、温暖等多种情绪在我的脑海中集中爆发。这源于一条短视频,视频中,老人因为手机屏幕亮度暗,到一个手机店老板李琳的门店找他修手机,李琳口口声声说,要收10块钱,用纳米技术修手机。谁知道,他手指在手机亮度条上一滑动,2秒不到,手机屏幕就亮了。这钱未免赚得也太容易了。转折来了,没想到,他不收钱,只是让老人喊了句口号:“买手机上哪儿来?”“李琳烧鸡店!”“谢谢,漂亮!”本文作者石灿与李琳在徐州李琳手机店合影 温度纪拍摄因为口音,“手机店”被叫成“烧鸡店”,戏谑的网友一激动,立刻付诸行动,顺手在腾讯地图、百度地图、高德地图上,把李琳手机店的位置名称,改为了“李琳烧鸡店”。十里八村的邻居知道后,也纷纷过来找他修手机。李琳手机店位于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张集镇,店主是85后小伙李琳。因李琳帮助老年人解决智能手机、老年手机使用中的各种疑难杂症而受到关注。他经常开玩笑地对老人说需要动用“纳米级技术修复”,但成功解决问题后却分文不取,仅请求顾客帮忙宣传一句“买手机上李琳手机店”。然而,因为口音问题,“手机”二字常被老人们说成“烧鸡”,意外催生了“李琳烧鸡店”这一热梗,并迅速在网络上走红。李琳的客户不少是周边不熟悉智能手机操作的中老年人,他们遇到的往往是一些诸如按到静音键听不到声音、亮度调至最低看不到图像、充电口进脏东西充不进电等简单问题。李琳尽量不收取这些老人的费用,他表示这些老人的孩子大多在城里,遇到手机问题只能求助于他们,能为老人解决问题并看到他们的笑脸,是一件很幸福的事。随着名气越来越大,除了手机业务外,李琳还搞起了其他免费服务,比如联合银行、邮局、通信公司等为村民拓展了查体检报告、查工资卡、开无犯罪证明、给车充电、买火车票、帮忙修理电器、打印作业等多项增值服务,他的手机店逐渐成了当地的小型便民服务中心,被网友称为“服务大厅”“民办派出所”等。李琳在短视频平台发布的相关视频,不仅为他的手机店带来了人气,也引发了人们对于老年人在数字化时代所面临困境的关注和思考。同时,他的善举也获得了众多网友的认可和赞扬。目前,李琳在短视频平台已发布257个作品,获赞153万,拥有11万粉丝。网友喜闻乐见,专门从千里之外给他寄过来的一只烧鸡、一张写着“李琳烧鸡店”的金色牌匾、一张写着“我在李琳烧鸡店很想你”的网红路牌。这是一种网络梗文化的在地延伸,也是群体意识的嘉奖鼓励。小小短视频故事背后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社会问题,每一个曲折的故事都能让人在捧腹大笑之后,感受到一阵辛酸的温暖。虽然是遥远他乡的小人物生活,但也是我们日日面临的细碎小事,特别能感同身受。我是无意间看到李琳发布在网上的短视频的,从视频中真实的人物故事里,感受到了李琳身上的善良与美德。带着巨大的好奇心,我联系上李琳时,他婉拒了我的访谈邀约,“没必要过来”。但是,我一再坚持,他才把位置发给我,一下飞机,我就到店里见他。经过一番掏心掏肺地聊天,我才知道他当初为什么拒绝我。欢迎点击视频观看、转发李琳的故事。01恐惧店里,一个来自深圳的自媒体团队也在店里拍摄剧情短片。一位女生打扮成老年人模样,走进店里,说是手机坏了,寻求李琳的帮助。摄影师躲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角度把整个修手机的过程拍摄下来。李琳也拿着手机,对准女生拍摄,把整个过程完整记录。整个拍摄过程只花十多分钟就拍摄完成了。李琳用十多分钟把视频剪辑出来,时长一分钟以内;自媒体团队的剪辑师也花十多分钟把视频剪辑出来,剧情比李琳剪辑的视频更复杂一些,时长很短。在某个周一,他们联名发布短视频,有粉丝发现,这位女生是一个拥有几百万粉丝的网红,李琳粉丝虽然不多,但是社会影响力不小,二者共创了同一期主题视频。这是自媒体行业进入到短视频创作时期后,极为流行的一种创作方式,创作者通过合作创作短视频内容,在短视频平台后台邀请对方标记共创标签,相当于把对方介绍给自己的粉丝,并给对方的账号引流。这是视频创作者出圈的一种举动,它基于垂直的粉丝圈层而生,为了打破过于狭窄的粉丝群体,引发更大的影响力认同。作为东道主,李琳十分热情,带着这个自媒体团队成员吃徐州美食,逛徐州有名景点,玩得不亦乐乎。表象背后,其实是自媒体团队满足了李琳渴望的和缺失的一些东西。李琳在手机门店 温度纪拍摄李琳生活在徐州的舒适圈太久了,对外在的一切都感到陌生,甚至是恐惧。2024年6月2日,李琳发布的一条视频火了。一位老人的手机屏幕黑了,到店里找李琳修理。李琳打趣儿说,这个手机的屏幕毁了,得用纳米技术修理,十块钱,比别人要200元的便宜。老人说,十块钱无所谓了,再多钱也就不修了。但李琳用手把亮度条从左往右一滑,两秒钟,搞定。李琳向老人炫耀说,“纳米技术厉害吧。”老人知道之后,开始反水,“我不承认你厉害”。李琳的视频评论区,总是充满着调侃维修技术和维修水平的反话,但并不是粉丝为了贬低和嘲讽他,而是一种对于其他坑蒙拐骗的博主的愤怒宣泄,以及对李琳的赞赏。李琳把“纳米技术”用到手机维修的视频里,是受到了其他网络博主的启发。一些博主用“纳米技术”维修手机的噱头,赚取别人的钱,而他却用这个噱头免费帮助人。视频的最后,李琳说:“不问你要钱,开玩笑的,你帮我喊个口号就行。”“怎么说?”老人问。“买手机上哪儿来?”“李琳手机店。”“谢谢,漂亮!”突然涌进来的流量让李琳既欣喜,又慌张。视频火了之后,给他打电话的人一下子多了起来。他有一个手机,一整天都有电话进来,就放在一旁,干脆不接了,所有电话都不接。“那段时间,我有点恐惧,太多人关注我了。”他在舒适区习惯了,一下子把他放到公众面前去,不知道自己会说什么,那种感觉说不出来,就是有点害怕。他曾经看过一本书,里面画了一个圈,里面有家人、孩子、工作、事业,圈外是什么生活,完全没想过,也不知道。舒适区的生活里,他每天接送孩子,陪陪老婆,到店里维修手机,拍拍短视频,每天拍点视频能增加人气到店里来,就觉得挺舒服了。这是很稳定的小康生活。“突然间来一群人到店里,我不知道怎么接待,也害怕接待不好。算了,我不直播了,减少视频发布的频率,等待流量过去之后,我再慢慢适应这个事情。”李琳在刻意降温。李琳拒绝了很多媒体,后来,北京大学人口学院的学生发出一个邀请,邀请他去北京大学做一场演讲。“我一个小博主怎么做演讲?我也不知道。”他们打电话沟通,主办方给他布置了主题:讲一讲老年人在手机方面会遇到哪些问题啊?年轻人可以为老年人做一些什么?李琳转头一想,店里每天都有老人来,他也知道老人的日常生活困境。可以。7月份,他带着家人去了一趟北京,逛了一些景点,到北京大学出席了一场活动,分享他的创业经历、成长经历、帮助老人解决问题的情况、自媒体生涯的经验。演讲开始前,李琳专门写了一个稿子,练习了几次。上台后,充满畏惧感,台下都是专家、学者、教授、大学生。但他聊的都是身边事情,大家听着听着突然鼓起掌来,情绪价值拉满,听完一个小故事,台下的人一直在鼓掌,李琳的心情就放开了,“算了放开聊吧。”聊了40多分钟,台下观众提问了20多分钟,“我感觉,他们听起来比较过瘾,因为他们没有听过,通过我的描述去想象那个空间。”02出圈李琳拒绝我的邀约,也是出于这种恐惧。李琳既定的圈子,是与四五十岁的大哥喝酒聊天,从他们那里学习为人处世的哲学与技巧;如今,互联网带来的年轻力量、新鲜氛围、视野格局和技术要求,都让他格外想要认识同行。网络上的狂欢终究是别人的,他一个人在徐州做视频,太孤独了。他也曾想从本地自媒体圈寻找存在感和同行共鸣,但是,失败了。他们大多是美食、舞蹈、唱歌、餐饮等等领域的主播,与李琳拍摄的纪实类视频完全不同,他的视频风格即便放在全国范围,都是独一份儿。当他见到来自深圳的自媒体团队时,一种陌生又热烈的情绪油然而生。李琳不断向团队成员询问剪辑技巧、策划思维、直播技巧、创业氛围、同行经验……在一场李琳招待的饭局上,一群人聊得不亦乐乎,但基本上都是李琳在提问,在座的人回答。李琳的提问非常诚恳,也确实是他的困惑。李琳表现出了一种“巴菲特午餐”的感觉,受访者倾囊相授,整个氛围十分热烈。李琳的成功不是没有道理的。他学习能力极强,自我打破既定舒适圈的决心很大,善于在人群中找到属于他自己的榜样。自从做短视频开始,李琳在剪辑上花的时间最多。“主要学习剪辑技巧,必须有剪辑意识,如果剪辑得不好,视频内容再好,也没有人看。”他刚开始不会剪辑,一分钟拍摄视频,就放一分钟,很少有人去看。后来,通过剪辑软件,把一分钟的视频,剪辑到20多秒,流量就增加了。“我也没有设计情节,就是把聊天过程中的一些空挡删掉,减少时长,把说话的重点留下来。”直到有一天,他发现了短视频剪辑的一个密码:“剪的视频时长越短越精彩,大家看得越过瘾,能从头看到尾,知道这件事怎么发生的,中间是怎么解决的,最后是怎么收尾的。”刚开始做短视频时,他剪辑一条30秒的视频要花30分钟,甚至一个小时,现在,只要十几分钟就搞定了。当他说出这句话时,能看得到面庞中的自信。李琳 手 持手机, 询问 客户手机的问题, 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视频诞生的过程 温度纪拍摄他善于积累素材,每次到店里遇到有人修手机、交话费、打印无犯罪证明记录等,他都会拍下来。他把手机展示给我看,手机内存已经满了,有800多个视频文件没有上传到网盘,系统一直用红色的文字提示。视频火了之后,有人模仿他,有人抄袭他,有人搬运他。7月份,他在北京大学时,很多人在抖音艾特他说,B站出现了一个和他重名的人。李琳说,“不是我,我在B站没有账号。”他当时正在为演讲做准备,没有在意。隔了一天,粉丝告诉他,B站的账号涨了七八千粉丝;又隔了一天,涨了一万多粉丝。“我觉得不行,搬运我视频可以,但是,如果用这个账号和我的名义做坏事就不好了。”于是,他也去注册了一个账号,“李鬼”的账号和李琳的都在增加粉丝,“李鬼”的账号粉丝涨到16000时,李琳的账号已经有七八千粉丝了。随即,李琳把名字完全注册到手了。因为,他有营业执照、身份证,所有证明都能提供。许多博主从一个平台进入另一个平台是被迫的,他们从某个平台起家,内容被搬运到其他平台上,进而进入其他平台。这很像正版市场与盗版市场之间的博弈,古往今来,从来如此。李琳注册到账号之后,“李鬼”的账号粉丝就不涨了,李琳的账号粉丝疯狂涨,一天三五千,从七月到八月,一个多月时间已经有6万多粉丝了。不久前,李琳去了一趟深圳拜访交流,见到很多做手机的大佬,他们的视频、工厂、业绩都做得非常好。“很多人的年龄比我小几岁,但做的事情也不小,我不断向他们学习。”李琳认识一个小伙子,那个人的生意一个月可以在线上线下卖4000台手机,“我都懵了,真是长见识了,没想到外面的世界这么疯狂。”深圳一趟,醍醐灌顶,回到徐州,他越加奋发图强,想办法把生意做大,而短视频是一个非常好的增长驱动引擎,流量发布的频次与门店客流成正比。2022年的某个月,李琳病了,没怎么拍摄短视频,眼看账号流量和门店客流量都在减少,病情好了之后,立马拍起来了,视频一发布,店铺的整体销量有显著提升。“没有具体计算过,我估计起码是40%以上。对于一个实体店来说,相当于提升了一倍,很厉害了。”李琳说。有一段时间,让店里所有人都拍短视频,但最后,只有李琳坚持下来。现在,他也想明白了,“我一个人的视频流量已经够了,他们再去拍,也有压力,我也想让他们轻松一点。”03来路店里的员工都来自小镇周边,有一位员工比李琳大一岁,在店里干了六七年;最近,招了两个大学生,做线上运营,回复私信解答问题,给用户网上购机。李琳的手机门店挺宽敞的,走进门,最大的厅堂是手机柜台,玻璃柜台里放着许多品类的手机。里面没有太贵的手机,价格在1000~2000之间,2000以上就很少了,老人买老年机比较多,智能机也只会买1000块钱左右的,没有那么高的需求,不打游戏,能刷个视频,聊个微信,给家人打电话,视频通个话,完全够了。李琳手机店内大厅一角 温度纪拍摄大厅正中间,有一张桌子,上面放着一台血压测量仪,许多老人到店里闲逛,没事儿的时候测量一下,看看没有问题,心里也会更舒坦一些。往里走,是中国移动业务办理柜台,许多人到这里缴费,也到这里取快递,再往里走,就能看到一个快递寄存点。这个手机门店是李琳在2009年从别人手里盘下来的,花了一万多块钱,把店里的手机、配件都拿下了。他接过来之后,一个月赚几十块钱,第一年一分钱不赚,但是,当老板有面子,好找对象。没过多久,23岁的李琳经媒人介绍,认识了一个女生,相处五个月就结婚了。他们相处至今,家庭和睦,幸福美满。2009年10月,李琳在门店的自拍照 受访者提供门店售卖的许多手机都是杂牌货,很容易坏,售后率很高,一部手机得送回店里修两三次,很多客户没有耐心,说是要退货,但是,杂牌手机退不了,“我们也找不到厂家,把我老婆气哭了好几次,真气哭了。”李琳觉得这样不行,于是才开始卖品牌手机,比如联想、OPPO。但是,正牌手机价格比较高,卖得不多。这边是农村,人们消费低,进店的人更少。第一次引流的机会发生在2012年。他们地处农村,交一次电费,要跑到十公里外的镇上,许多老人不方便骑车,冬天冷,风大,更加没办法骑车。李琳找到邮电局,把邮局的一个网上缴费系统引入门店,交一笔电费,赚取一块钱的手续费。交得多的时候,一天可以交四五百户人家,他们从店里面排队到大马路上。2014、2015年,移动互联网从3G转向4G,手机销量突飞猛进,通过中国移动业务办理换手机,一天的高峰可以送30多台手机。比如,用户充值200块钱话费,门店送用户一台手机,但是,用户的手机号码要在中国移动绑定,消费两年。他相当于给中国移动做手机销售,不用掏手机,赚取分成利润。疫情前,门店业务增加,李琳又开了两家分店,一家继续卖手机,另一家店专门办理宽带业务。疫情来了以后,效益没那么好,就把一家店关了,现在还有两家店,年底应该还要关一家,他们准备做线上,在短视频赛道宣传。2019年,邮政的快递慢慢增多,邮政的工作人员要挨家挨户送,人手不足,效率低下,忙不过来。他们和李琳说,把快递业务也接下来吧。他想了想,反正一天能有十几个客户,也算是来了流量,就把它接了下来。慢慢地,包裹越来越多,一天两三百件,每天能增加一百多个客流。现在,主要和邮政、顺丰合作,其他快递也可以放在这里,免费代看代管。李琳知道,快递员也很辛苦,他们没有多少钱给手机店购买租赁空间,索性,为了大家的方便,免费代收。李琳是在2019年开始做短视频的,只是拍着玩,没想到短视频能给店带来流量宣传。那时,他召集店员拍剧情短视频,一个短视频一分钟,每次都要排练好多次,每次都得花一个下午,拍出来后,才有几百个人看,而且,“大家都在笑话我拍的什么烂片。”正经做短视频是在2020年4月,罗永浩下场直播那段时间,让李琳意识到,原来短视频还可以通过卖货的方式赚到钱,以前都是看人家打赏。“我觉得这个模式也适合我,我有门店,有货源,我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做?”这成为李琳谋划短视频的起点。从2020年4月到2024年6月,完整地跨越了两年,李琳从零到一爆款出圈,迷茫过,孤独过,焦虑过,但从未放弃过。他相信来自门店的人间故事,源于人民大众最本真的生活体验,而人从来都被温暖的故事所迷恋。撰写 I 石灿*文章版权归「温度纪」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搜索
-